北京科技大学青序菌衡实践团队于马甸社区开展类球红菌科普宣传活动

 

2025 年 7 月 28 日,星期一,青序菌衡实践团队走进马甸社区,开展了一场关于类球红菌的科普宣传活动,吸引了社区内众多初高中生以及热爱养花养草的老年人参与。此次活动旨在提升社区居民对微生物在生态环境及农业领域重要作用的认知,重点介绍类球红菌的优越性及其菌肥对土壤的显著优势。为了让马甸社区的居民们更直观地了解类球红菌,小队提前半小时抵达现场,有条不紊地展开布置工作。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针对不同受众群体,采用了多元且生动的科普方式。对于初高中生,团队借助制作精良、生动有趣的 PPT 展示,并配合深入浅出的讲解,详细介绍了类球红菌。作为光能异养菌,类球红菌适应能力极强,既能在厌氧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在黑暗环境中好氧代谢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 25 – 30℃,pH 耐受范围为 6.0 – 8.5。这种 “兼性生存” 特性,使其能在淡水、海水、土壤等多种生态系统中稳定繁殖。此外,类球红菌菌体无毒、营养丰富,具备固氮、固碳功能,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通过这次科普宣传,学生们对微生物科学具备了更多探索兴趣。

北京科技大学青序菌衡实践团队于马甸社区开展类球红菌科普宣传活动

面向养花养草的老年人群体,团队着重宣传类球红菌菌肥在改善土壤环境方面的优势。成员们讲解到,类球红菌在土壤修复方面,可调节碳氮循环,改善土壤微生态,尤其在盐碱地改良中表现出色。为让居民亲身体验类球红菌菌肥效果,实践团队贴心地为现场养花爱好者准备了菌肥赠品。发放菌肥过程中,团队成员还耐心为老人们讲解详细使用方法:“拌土撒施,40g 混土撒于 2m² 土地或 10 盆(直径 30cm);盆底灌根,40g 兑 8L 水 200 倍稀释,浇灌 20 – 30 株幼苗根部;追肥时,距根 10cm 挖沟撒入,覆土浇水(覆盖约 1m² 菜地)。需要注意,切勿冲施或撒施菌肥,以免菌群被冲散,影响施用效果,且菌肥不能与杀菌剂混用,否则易杀死活性菌,使其无法发挥功效。” 小队成员通过分发菌肥,现场讲解1:200的菌肥兑水配比使用方法。在现场叔叔阿姨的提醒与帮助下,借助现场的矿泉水瓶,采用更通俗的方式科普菌肥的使用比例。团队成员一边演示 ,一边强调要点,老人们纷纷围拢,认真聆听,并就自家养花种草遇到的问题与团队成员积极交流。

北京科技大学青序菌衡实践团队于马甸社区开展类球红菌科普宣传活动

北京科技大学青序菌衡实践团队于马甸社区开展类球红菌科普宣传活动

活动持续了一个小时,最终,我们分发了60余份菌肥样品和30套文创产品,收集到30余份居民反馈表。

一位退休阿姨在反馈中写道:“第一次知道光合细菌还能当肥料,孩子们的讲解既专业又耐心,回家就试试给我的绿萝用上!”

据悉,青序菌衡实践团队长期致力于微生物相关知识的科普与实践应用推广,此次马甸社区科普宣传活动是其系列实践活动之一。通过此次活动,社区居民对类球红菌有了更深入了解,不少居民表示今后会在种植活动中尝试使用类球红菌菌肥,为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健康生长贡献力量。

本次科普宣传意义深远。从社区层面看,让居民深入了解类球红菌及其菌肥价值,不少人愿尝试使用,为改善土壤、促进植物生长助力,也提升了社区对微生物在生态与农业中作用的认知;从团队层面,成员体会到科普责任,认识到需调整科普用语以更贴近居民;从长远看,为类球红菌相关知识的普及和菌肥的推广奠定基础,利于推动生态友好型种植方式的发展,助力生态环境改善。

北京科技大学青序菌衡实践团队于马甸社区开展类球红菌科普宣传活动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www.gji.hainanhks.com/7723.html

(0)
上一篇 2025年8月19日 上午10:52
下一篇 2022年8月20日 下午3:15

相关推荐